塑料管材是给排水、燃气输送及市政工程的核心材料,拉伸强度是评估其抗破坏能力与使用寿命的关键指标。在性能测试中,轴向拉伸与环向拉伸是两种常用方法,但二者在试样制备、受力模拟及结果应用上差异显著。本文通过系统比较两种方法的核心维度,为行业精准选择测试方案提供专业参考。
轴向与环向拉伸的试样制备差异
轴向拉伸试样的制备相对简单,通常按照GB/T 1040.1等标准,从管材上沿轴线方向切取长条状试样。试样需保留管材原始壁厚,宽度一般为10mm-25mm,平行部分长度不小于50mm,夹持部分需做倒角处理以避免夹持断裂。例如,PVC-U管材的轴向试样通常为长度150mm、平行段50mm、宽度10mm的矩形条。
环向拉伸试样的制备更复杂,需保证受力方向与管材环向一致。常见形式有两种:
一、环形试样,从管材上切取宽度5mm-15mm的环形条(直径等于管材外径),要求环形圆度误差不超过0.5%;
二、“劈开法”平带试样,将管材沿轴向劈开后展成平带,带宽等于原环形宽度,长度需满足夹具夹持要求。
对比来看,轴向试样的切割工具(如裁刀、电锯)更通用,制备误差易控制;环向试样需专用环形切割设备,或劈开后需校平,易因圆度不足或平带扭曲导致应力分布不均,增加制备难度。
例如,PE燃气管道的环向试样若圆度偏差过大,测试时会出现局部应力集中,导致结果比实际值低10%-15%,而轴向试样的误差通常小于5%。
测试原理与受力模拟的本质区别
轴向拉伸的原理是沿管材轴线方向施加拉力,测试试样在轴向的抗断裂能力,直接反映管材沿树脂流动方向(挤出成型时的方向)的力学性能。其受力模拟的是管材在铺设时受到的轴向牵引(如拖拉管的拉力)或连接部位的拔脱力。
环向拉伸的原理更贴近实际使用场景:当管材受内压(如给水、燃气的压力)时,会产生环向膨胀趋势,环向应力是轴向应力的2倍左右(薄壁管符合Lame公式)。环向拉伸通过沿环向施加拉力,模拟内压下的环向受力,直接反映管材抵抗环向破坏的能力。
力的传递路径也不同:轴向拉伸通过楔形夹具夹持试样两端,拉力沿轴线均匀传递至平行段;环向拉伸若为环形试样,需用环形夹具固定环形两端,施加拉力时环形沿直径方向被拉开,拉力转化为环向应力;若为平带试样,需用宽口夹具夹持平带两端,拉力沿带宽方向(原环向)传递,但需避免边缘毛刺导致应力集中。
例如,PVC-U给水管的内压破坏主要源于环向应力超过环向拉伸强度,因此环向测试更能模拟实际破坏模式,而轴向测试无法反映这一核心受力。
结果表征与数值差异分析
轴向拉伸的结果为“轴向拉伸强度”(MPa),计算公式为:最大拉力(N)÷ 试样原始横截面积(宽度×壁厚,mm²),反映管材轴向的极限抗断能力。
环向拉伸的结果为“环向拉伸强度”(MPa),计算方式与轴向类似(最大拉力÷宽度×壁厚),但核心区别是应力方向:轴向沿流动方向,环向垂直流动方向。
数值差异取决于管材的分子取向。挤出成型的管材(如PVC-U、PE)因轴向分子取向度高,轴向拉伸强度通常比环向高10%-25%。例如,某品牌PVC-U排水管的轴向拉伸强度为52MPa,环向为43MPa;而缠绕成型的GRP管材,环向增强层更厚,环向拉伸强度可达85MPa,轴向仅为55MPa。
同一管材的轴向与环向强度比值(轴向/环向)是评估各向同性的指标,比值越接近1,说明分子取向越均匀。例如,高质量PE管的比值约为1.1:1,而劣质管可能达到1.3:1以上。
适用场景的针对性划分
轴向拉伸适用于评估轴向受力场景:
一、铺设时的轴向牵引(如非开挖拖拉管,轴向拉力可达管材重量的5-10倍);
二、连接部位的拔脱力(如承插接口的抗拔测试);
三、轴向柔韧性(如波纹管的轴向变形率)。
例如,HDPE双壁波纹管用于市政排水时,需测试轴向拉伸强度以保证拖拉铺设时不会断裂,要求≥12MPa(符合GB/T 19472.1)。
环向拉伸适用于内压相关场景:
一、给水、燃气管道的耐内压性能(环向强度需满足长期静液压试验要求);
二、化工管道的抗腐蚀介质内压破坏;
三、真空管道的抗外压收缩(本质是环向应力的反向作用)。
以燃气用PE管为例,GB 15558.1要求环向拉伸强度≥20MPa,而轴向强度仅需≥18MPa,因内压是主要破坏因素。
简言之,轴向测试对应“拉得断”,环向测试对应“胀得破”,需根据实际受力选择。
影响测试结果的关键因素对比
轴向拉伸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:试样平行段长度(过短会导致夹持应力传递至平行段,结果偏高)、拉伸速度(标准要求50mm/min-200mm/min,过快会增加脆性断裂风险)、夹持力(过大易夹断,过小会打滑)。
例如,PVC-U管材的轴向试样若平行段从50mm缩短至30mm,结果会偏高8%-12%,因夹持应力未完全释放。
环向拉伸的影响因素更复杂:
一、环形试样的圆度(误差超过1%会导致局部应力集中,结果偏低);
二、平带试样的劈开质量(毛刺或裂纹会引发早期断裂,结果低20%以上);
三、夹具对中性(环形夹具两端不在同一直线,会产生扭转应力,结果波动)。
此外,环向拉伸对温度更敏感:PE管材在0℃时,环向强度比23℃高15%,而轴向仅高5%,因低温下环向分子链柔韧性下降更明显。
对比来看,轴向测试的结果重复性更好(相对标准偏差RSD≤3%),环向测试的RSD通常在5%-8%,需更严格的操作控制。
标准规范的细节差异与应用
轴向拉伸的通用标准包括GB/T 1040.1-2018(塑料拉伸总则)、GB/T 8804.2-2003(PVC-U管材拉伸),规定了试样尺寸(如长度150mm、宽度10mm)、拉伸速度(50mm/min)及结果计算。
环向拉伸的专用标准更多,如GB/T 8804.3-2003(PE管材拉伸)要求环形试样宽度10mm、圆度误差≤0.5%;GB/T 18477-2001(PVC-U双壁波纹管)规定环向试样用劈开法平带,带宽10mm、长度200mm;ISO 1167-1(内压试验)将环向强度作为内压破坏的计算依据。
需要注意的是,不同标准对“拉伸强度”的定义略有差异:轴向的“断裂强度”是断裂时的最大应力,而环向的“环向断裂应力”有时需考虑管材曲率修正(厚壁管需乘以曲率系数)。
例如,GB/T 8804.3对PE管材的环向拉伸,要求拉伸速度为100mm/min,与轴向的50mm/min不同,需严格遵循标准。
测试效率与成本的对比分析
轴向拉伸的效率更高:试样制备仅需1-2分钟/个(用裁刀或电锯),夹具为通用拉伸夹具,单样测试时间约5分钟。
环向拉伸的效率更低:环形试样需专用切割机,每样制备5-10分钟;劈开法需额外校平(约3分钟);夹具需专用环形夹具(价格是通用夹具的3-5倍),单样测试时间约10-15分钟。
成本方面,轴向测试的耗材(如裁刀、砂纸)更便宜,设备维护成本低;环向测试需定期校准环形夹具的对中性,且环形切割刀片的损耗率是轴向裁刀的2倍。
例如,某检测机构测试100根PVC-U管材的轴向拉伸,总成本约2000元;若测试环向拉伸,总成本约5000元,主要差异在夹具与制备时间。
因此,若仅需快速筛查基本性能,轴向拉伸更经济;若需精准评估内压性能,环向拉伸的成本投入更有必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