塑料拉伸强度测试是评估材料力学性能的核心手段,而应力-应变曲线则是这一测试的“可视化语言”——它清晰记录了塑料从受载到断裂的全过程,不仅能直观反映强度、韧性等关键指标,更能为产品设计、工艺优化提供量化依据。本文将系统拆解曲线的阶段特征,详解关键参数的提取逻辑,助力快速掌握塑料力学性能的解读方法。
应力-应变曲线的基础概念
应力-应变曲线以“应变”(ε)为横轴,反映材料的变形率(ε=ΔL/L₀,ΔL为伸长量,L₀为初始标距)。
纵轴为“应力”(σ),代表单位面积承受的力(σ=F/A₀,F为载荷,A₀为初始横截面积)。
曲线的每个点对应塑料在某一变形程度下的受力状态,完整呈现从弹性到断裂的力学响应。
塑料测试中需采用“工程应力-应变”(基于初始尺寸),而非“真实应力-应变”,更贴合产品设计的初始尺寸逻辑。
曲线的典型阶段特征
1、弹性阶段:曲线呈线性增长,应力与应变成正比(胡克定律),卸载后材料完全恢复原状,对应分子链的可逆拉伸。
2、屈服阶段:曲线偏离线性,应力趋于稳定或轻微下降,材料开始产生永久变形,对应分子链的不可逆滑移。
3、强化阶段:应力再次上升,因分子链沿受力方向定向排列(应变硬化),增强了抗变形能力。
4、颈缩与断裂:试样局部出现“颈缩”(截面积减小),应力下降,最终断裂,对应分子链的化学键断裂。
关键参数1:弹性模量(E)
弹性模量是材料刚性的核心指标,定义为弹性阶段的斜率(E=Δσ/Δε),单位为MPa。
提取方法:选取曲线线性段的两个点(如ε=0.001至ε=0.005),计算应力差与应变差的比值。
例如,ε₁=0.001时σ₁=2MPa,ε₂=0.005时σ₂=10MPa,则E=(10-2)/(0.005-0.001)=2000MPa。
E越大,材料越硬(如PMMA的E≈3GPa);测试速度越快、温度越低,E值越大,需遵循标准条件(23℃、5mm/min)。
关键参数2:屈服强度(σᵧ)
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永久变形的临界应力,是成型工艺的重要参考(如注塑时避免变形)。
对于有明显屈服平台的材料(如PP),取下屈服点(平台段的稳定应力),更能代表稳定屈服行为。
对于无屈服平台的材料(如PC),采用“0.2%偏移屈服强度”:画一条与弹性模量平行、偏移应变0.002的直线,与曲线的交点即为σ₀.₂。
需注意,上屈服点是局部应力集中的结果,不能作为屈服强度的最终值。
关键参数3:拉伸强度(σₜ)
拉伸强度是曲线的峰值应力,代表材料能承受的最大拉伸力(σₜ=Fₘₐₓ/A₀,Fₘₐₓ为最大载荷)。
读取方法:直接取曲线最高点对应的应力值,如Fₘₐₓ=800N、A₀=20mm²,则σₜ=800/20=40MPa。
拉伸强度是产品设计的核心指标(如塑料袋的承重能力),脆性塑料(如PS≈40MPa)的σₜ通常高于韧性塑料(如LDPE≈15MPa)。
温度升高会降低拉伸强度,因高温会削弱分子间的作用力,导致材料易断裂。
关键参数4:断裂伸长率(εᵦ)
断裂伸长率是材料断裂时的总应变(εᵦ=ΔLᵦ/L₀×100%,ΔLᵦ=L₁+L₂-L₀,L₁、L₂为断裂后两部分的标距长度)。
曲线中对应断裂点的横轴值,反映材料的变形能力——εᵦ越大,韧性越好。
韧性塑料(如LDPE≈600%)适合制作薄膜、软管等需变形的部件;脆性塑料(如PS≈5%)适合制作刚性外壳。
测试速度越快,εᵦ越小(快速加载时分子链来不及滑移),需严格控制测试速度(如50mm/min)。
关键参数5:韧性(曲线下面积)
韧性是材料断裂前吸收能量的能力,是强度与塑性的综合体现,量化为应力-应变曲线下的面积(从原点到断裂点的积分)。
计算方法:对于离散数据,采用梯形法近似计算——将相邻数据点视为梯形,求和所有梯形的面积(Uₜ=Σ(σᵢ+σᵢ₊₁)×(εᵢ₊₁-εᵢ)/2)。
曲线下面积越大,韧性越好(如PE的面积远大于PS),可间接评估材料的抗冲击、抗跌落性能。
韧性是比单一强度或伸长率更全面的指标,更能反映材料的实际使用性能。
不同塑料的曲线差异对比
1、脆性塑料(如PS、环氧树脂):曲线短而陡,无屈服/强化阶段,εᵦ<5%,σₜ高,适合刚性部件。
2、韧性塑料(如PE、PP):曲线长而饱满,四阶段完整,εᵦ>100%,σₜ中等,适合柔性部件。
3、半韧性塑料(如ABS、PC):曲线有屈服/强化阶段,εᵦ20%~100%,σₜ较高,兼顾刚性与韧性。
通过曲线形态可快速判断材料类型:曲线越“长且饱满”,韧性越好;越“短且陡”,刚性越强。
参数提取的注意事项
1、严格使用工程应力/应变:避免真实应力(实时截面积)的误差,确保结果符合标准。
2、标注测试条件:速度、温度、湿度会显著影响曲线形态,需在报告中明确说明。
3、正确识别屈服点:有平台取下屈服点,无平台用0.2%偏移,避免误判。
4、准确测量断裂伸长率:使用原始标距,拼接断裂后的试样,确保ΔLᵦ的测量精度。
5、避免曲线平滑:使用原始测试数据绘制曲线,确保线性段、屈服点等特征清晰可辨。